【都市痛症】坐骨神經痛嚴重可致肌肉萎縮 中醫教5個預防方法【內附詳情】
發布時間: 2022/12/14 17:02
坐骨神經痛聽個名都覺得不簡單,專欄作家曾智華早前就透露:「因有舊患故坐骨神經痛不時發作,幾個月前開始,朝朝起身又痠又痛,苦不堪言,落床去洗手間都要找東西扶住。」
未患過及患過此症的人都聞之色變,了解坐骨神經痛是甚麼一回事,盡量做到預防勝治療。
坐骨神經痛並不是一種疾病的名稱,而是一種症狀。註冊中醫師、物理治療師盧文健解說:「坐骨神經痛應被理解為症狀,而非疾病,情況就如咳嗽為多種呼吸道疾病或氣管毛病的共同症狀。」多種腰背病都表現坐骨神經痛,所以必須小心鑑別診斷。
坐骨神經痛分布於坐骨神經綫支配區域,即腰4至骶3神經感覺區域,影響部位以下肢後外側為主。症狀及影響部位的變化可伴有腰痛,或者沒有腰痛,其分別在於坐骨神經綫不同的受壓位置有關。
他說,正如前述坐骨神經痛為多個不同的腰臀疾患的共同症,原因可包括腰椎退化、椎間盤突出、椎體前移或梨狀肌綜合症等。不同疾病引致坐骨神經痛的機理主要為神經綫受壓,或發炎物質剌激。「這會導致神經變得敏感,即使普通碰觸剌激,也能干擾神經功能,引起腿後痛感。」
後天因素佔多數
坐骨神經痛徵狀主要為大小腿後外側疼痛,而由於病因可因脊骨處不同神經根受壓,可影響運動功能,故此亦可出現大小腿個別肌肉無力狀況。
坐骨神經痛没有先天直接致病成因,但有些因素卻容易誘發這病症,例如先天長短腳、脊柱裂、脊柱側彎等。相對先天因素,後天原因例如負重不良姿勢習慣、運動創傷、腰椎退化等,若處理不當,是更重要因素引致坐骨神經痛。
根據數據庫統計結果,性別間發病無顯著差異,男女比例相若。盧醫師指有些組群較易罹患坐骨神經痛症狀,例如年齡因素,年紀愈大,愈常患上坐骨神經痛。健康狀況較差、吸煙人士,或患有心理疾病,例如抑鬱等,亦較高危患病。至於職業因素方面,若工種需腰背長期受負荷,例如職業司機駕駛於凹凸不平路面,致腰背長期承受震動負荷,或跟車搬運工,亦較常有坐骨神經痛。
長期神經發炎可致肌肉萎縮
《黄帝内經》中云:「久視傷血、久卧傷氣、久坐傷肉、久立傷骨、久行傷筋,是謂五勞所傷」,意謂舉凡卧床過久,久坐缺少站立步行,缺乏運動;或過久站立或步行,缺乏足夠休息,運動或休息不當,皆可損傷身體致病。或中醫所言年老肝腎虧虛,其中肝主筋,腎主骨,筋骨衰弱。長者更容易勞損筋骨,更易產生腰痠背痛,甚至坐骨神經痛。
坐骨神經痛既為症狀,盧醫師表示,處理症狀雖可紓緩減輕,惟問題癥結所在反而為背後病理及致病習慣因素,例如運動量或提重姿勢等,為復發的決定性因素。「例如梨狀綜合症或椎管狹窄症等皆可致坐骨神經痛,一般梨狀綜合症患者只需三數次治療便症狀大減,但椎管狹窄症則康復進展較慢。治療上要針對病因施治,否則病情易反覆出現,使病變加劇並變得複雜。」
坐骨神經痛若處理不當,可致神經因長期發炎受損,令受神經所支配的肌肉萎縮及皮膚感覺障礙。盧醫師指曾有患者多年前因背傷傷及腰5神經綫,至脛前肌無力及萎縮,步行時出現拖腳,現需佩戴輔助器固定足踝,十分不便。
辨證論治甚至病症合治
治療坐骨神經痛,香港普遍中醫師仍是強調治療要病症結合,他指既參詳西醫病理診斷報告,了解骨骼肌肉病位所在,同時採取中醫擅長的辨證論治,了解個體體質因人、因時、因地的差異,病症合治。
「一般而言,若病位較淺,只涉及輕中度肌肉扭傷壓迫坐骨神經痛者,治療只需約4至6次,已能有明顯紓緩甚至康復。但若病理複雜如椎體前後移或椎管狹窄症者,需與西醫骨科或物理治療師溝通治療方法,治療期或需長達4至6個月,或以食療練功等協助手術康復者。」
坐骨神經痛預防5法
1. 平常要勞逸合宜,選擇合適運動強身健體。曾有研究指出無運動、輕中高等量運動者,發現平常作中高量運動人士,較少機會患上腰背痛或坐骨神經痛,同時若腰部不幸受傷,亦有較快痊癒速度。銀髮族可考慮八段錦、五禽戲等功法練功。
2.腰臀多作拉筋運動,以保持腰背柔韌度。拉筋膕繩肌、梨狀肌等,可多作壓大腿等動作。
3. 注意姿勢、減少腰臀負荷。日常良好坐或站立姿,腰背宜保持凹陷的生理弧度。或放置腰背墊於椅背,背靠可保持腰正確弧度,並提供適當承托。要正確姿勢提舉重物,勿彎腰向前舉重並同時轉身,否則拉傷腰臀肌肉或椎間盤。
4. 正確評估提舉物重量。不低估重物重量,要提出適當協助要求或用機器工具轉移重物;亦不高估重物重量,以免腰力落空,亦會拉傷腰背。
5.平常多進食溫腎食物以溫暖腰背,因腰為腎之腑,腎氣足則腰背堅實。食材例如多吃栗子及淮山,或冬日多喝巴戟杜仲豬尾骨湯。
記者:周美好